华夏万卷:大幅退库线上化受挫如何支撑“后续盈利”的愿景?
退库扩大业绩令人担忧
四川华夏万卷文化是一家以硬软笔书法内容为核心的文化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字帖图书的策划、内容制作、发行及相关文化用品的开发与销售。
该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较早进入字帖图书行业的公司之一。目前该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报告期内,其合计销售10,386.91万册字帖图书,其中教辅类6,429.64万册,艺术类3,957.27万册。
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也在一步步扩张,报告期内,该公司教辅类字帖的销售收入分别为8,541.37万元、10,730.38万元、14,287.70万元和5,267.1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98%、54.89%、60.98%和60.12%,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但是同时需要关注的是该公司较高的“退库”。报告期内,公司退库率分别为17.35%、17.96%、21.18%和30.73%,持续上升,换句话说,该公司2020年上半年,三分之一的图书都被退库。
所谓退库,即在代销模式下,四川华夏万卷文化根据客户订单向其发货时计入“发出商品”科目,在产品最终售出之前均属于公司存货,因此一般不存在退换货的情况。公司允许经销商 将预计不能实现销售的图书退还至公司仓库。如过该公司对退库产品无法实现再次销售,则会进行化浆或低价销售处理。
如不能再次销售的退库产品随着退库率上升而增加,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也就是说,这些书籍都没有能变成利润,并且这个趋势在报告期内越来越高,不禁让人对该公司的未来业绩担忧。
高上游集中度与高账面存货风险交加
该公司对上游企业有着惊人的集中度。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的采购占比分别为90.07%、85.86%、86.84%和85.06%,向湖南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采购占比分别为5.82%、7.99%、6.13%和6.78%。
该公司认为,其采购集中度较高,“要原因为图书出版行业特殊监管政策下的商业模式。”
招股书介绍,该公司完成图书稿件制作后,向出版社提供图书稿件。出版社取得公司提供的图书稿件,并经三审三校通过后,申请书号及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委托有资质的印刷企业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公司向出版社采购图书,并进行批发或零售。
但其也不得不承认:“虽然目前我国出版社数量较多,出版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但倘若公司与上述出版社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将对公司业务的持续与稳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边是较高的上游集中度,另一边又是较高的账面存货。招股书显示,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6月末,该公司的存货净额分别为3,894.68万元、4,101.55万元、5,514.89万元和5,332.58万元,占同期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2.60%、27.14%、31.06%和39.43%。
也就是说,上下游两边都给该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该公司再次把原因归于行业惯例:“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净额占流动资产比例较高,这主要是由公司所处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的经营特点决定的。公司图书销售模式主要为委托代销,公司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需要向渠道商先行铺货,所以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金额相对较高。”
重要的是这一句“若公司存货不能及时形成销售,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减值,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上文已经提及了,该公司目前存在着大量的退库,已经形成了不能及时销售。
尝试线上化受挫客户质量不高
不得不说,该公司业绩在报告期内取得了较快的增长。该公司营业收入,2018年营业收入较2017年增长25.97%,2019年营业收入较2018年增长19.70%。
借着此番抗疫东风,该公司也开始了线上化。2020年4月,该公司开展在线培训业务,2020年1-6月收入金额仅为2.79万元,成本金额却为2.91万元(直接人工2.43万元、课时费0.48万元),毛利率直接为为-4.30%。
该公司其实已经看到了线上化教育的趋势,该公司准备“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用户建立直接的联系……为未来开展增值业务打下较好基础。”
显然,该公司这次线上化的探索并不甚成功,投入也不大,收效也不高,很难看出有何突破点。
因而也无法让人相信其提出的,对于线上化教学要“通过培养用户习惯、提升产品使用效果的方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而积累用户,并进行针对性的用户开发,有利于提升公司后续的盈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此外,该公司的客户质量并不高,报告期内,该公司单笔订单交易金额主要集中在0-60元的区间内,订单数量占比分别为95.52%、96.33%以及96.40%以及96.62%。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人都只能给该公司带来小额的收益,从用户质量来看,更令“有利于提升公司后续的盈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