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小贷日子很苦:被互联网金融挤压,逐渐沦为牺牲者
“传统小贷的日子很苦。”青岛某传统小贷公司人士告诉新流财经,在互金大行其道的这几年,传统小贷的日子反而越过越堵。“看着互金机构动不动那么大新增规模,我们是各种羡慕嫉妒。”
无独有偶,就在几周前,在国内拥有多张地方性小贷牌照的某金融服务公司高管也谈到,其传统小贷公司目前也遇到了不小的业务发展困境,试图转型却苦于没有好的方向。
传统小贷市场确实不乐观。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新三板36家上市小贷公司净利润出现腰斩,同比下降近50%,不良贷款余额同比攀升超80%。虽然三季度情况稍有恢复,但2018年前三季度整体业绩表现下滑,疲软之态尽显。
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小贷公司的数量和从业者数量呈现持续双降。日前,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办公室在一则公告中,发布了19家小贷公司存在失联、脱离监管的情况,这一数字占天津市全部小贷公司的20%。
一连串的数字,都证实了传统小贷公司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绝不是少数案例。
内外交困的互金时代
“2018年的盈利情况更差了。”某传统小贷公司员工坦言,随着小贷行业的生存环境变化,传统小贷因其牌照本身重重限制,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路口了。
传统小贷的主要业务是有区域性地针对“三农”、小微、工商个体户提供贷款服务,也有一部分业务针对部分优质企业提供短期“过桥贷款”,或者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传统小贷的典型特征,一是经营区域受限,通常只能在行政区域内开展业务,不得通过互联网在全国开展业务,二是资金渠道受限,只能使用股东自有资金、捐赠资金、银行资金,而且通常传统小贷公司从银行机构融资不能超过净资产的50%,整体融资杠杆倍数远远低于消费金融公司。
部分地区对于大额单笔贷款的上限和占比也有相应要求,例如广东省相关规定要求,“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且贷款余额上限为500万元。”
近年来,互联网的春风吹到金融领域,银行,消费金融,互联网小贷,助贷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各个类型的金融服务机构纷纷借助互联网“起飞”,这也进一步将传统小贷推向内外交困的境地。
一方面,互金、金融科技等多种机构的盛行,将互联网技术带入传统的房抵、车抵贷款业务,流畅的产品体验、高效的信审流程,给传统小贷传统业务模式带了不小的挑战。当互金机构大肆利用渠道商、中介平台不断侵占线下市场时,传统小贷的属地化团队优势也渐渐失去了色彩。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的盛行,从线下小微贷款,到3C、教育等场景分期,都给从事个人贷款业务的传统小贷公司带来了更大的业绩压力。实际上,就连一些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也在一些地区利用更低的资金价格、更响亮的品牌号召力,对本地传统小贷的线下房抵业务造成了威胁。
“因为互金抢流,传统小贷机构的客群资质变差了,促使我们贷款审核不得不更加精细化,”上述某金融服务公司高管表示,尽管如此,还是不能避免3C分期销售额降低,坏账率激增。
由于其小贷牌照下属产品主要是小额分散的场景分期、个人贷款,受到消费金融行业竞争的影响更大,在消金产品遍地的地方要扩大客群规模,面对资金实力雄厚、业务开展范围不受约束的互联网金融系机构,已是十分艰难。
转型进退两难
在产品营销渠道、资金渠道、风控技术上均落后互金机构一程的传统小贷,终于意识到转型的迫切性。
而监管政策对传统小贷业务范围尚无松动之前,一部分传统小贷开始了有保留的贷款业务的线上化转型。即在贷前审批、贷中维护、贷后管理等环节线上化,提高服务效率。
用文章开头青岛某传统小贷公司人士的话说,就是跟银行比拼一下实效性,跟消金和民间借贷机构比拼一下利率,但也是“夹缝中求生存。”
互金行业的疯狂扩张之举,压缩了传统小贷公司的生存空间,也给民间贷款市场留下了庞大的共债问题。如何提高风控水平、提升技术能力自然也是传统小贷的“心头病”。
但转型绝没有那么容易,即便有些传统小贷公司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转型,却也很难从传统小贷现有的政策束缚中挣脱,去获得与互金机构同等的回报率。
对传统小贷公司来说,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允许传统小贷公司动刀叉的蛋糕,却只有整个蛋糕其中很小的一块。不转型,就很容易沦为互金时代下止步不前的牺牲者,正所谓进退两难。
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依仗实体经济发展的传统小贷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房抵、车抵、小微金融、个人消费贷款,几乎在每个有传统小贷的细分金融领域,都挤满了来自互金行业的参与者。传统小贷公司的对手越来越多,盈利压力越来越大。
有不少传统小贷尝试跟城商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输出本土化金融服务能力,向助贷方向转型,突破资金杠杆限制寻求利润点,但在监管层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去担保”、控第三方合作机构风险等要求下,这类转型案例并没有成为主流。
行业政策回暖
“本地小贷还是有本地的优势,而且互金机构在线上的额度不敢做太大,银行也还是有客户门槛的。”某金融机构风控总监认为,线下竞争虽然激烈,但小微金融市场其实非常庞大,往更深的细分领域挖掘,一定能够找到更加适合传统小贷的细分市场。
“例如单笔贷款在50万-500万的客群,”他举例说,这部分客群可能更适合线下传统小贷公司,“传统小贷这两年主要是资金紧缺,如果国家把传统小贷杠杆率放大到3倍,活力马上就出来了。”
而监管政策方面刚刚又传来了好消息。据华尔街见闻报道,2019年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其实,自2018年三季度开始,相关部门也了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微金融发展。
虽然传统小贷公司在政策规定层面还不属于金融机构,但小微金融行业频频呈现出政策性回暖现象,对扎根其中的传统小贷公司来说,不失为一种鼓励。
遍布全国的传统小贷公司,多年来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分布在各个区域,在市场环境的推动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国家针对传统小贷公司的政策也有希望开放,例如逐步打破区域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打破融资渠道限制、丰富资金来源,进一步向正规金融机构靠拢。
当然,在政策的春风还没有真正吹到传统小贷门口之前,更重要的是,如何自食其力,寻找新的市场,熬过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