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十年上市路:市盈率高于行业 迅猛扩张有隐忧
近期体量最大的IPO要推迟了。
浙商银行原定于2019年10月 24日进行的网上、网下申购,将推迟至2019年11月14日。
浙商银行10月23日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初步询价结果及推迟发行公告”显示,浙商银行通过初步询价确定本次发行价格为 4.94 元/股,预计募集金额125.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1.6亿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124.3亿元。
此价格对应的市盈率若以发行后总股本计算为9.39倍,若以发行前的总股本计算为8.27倍,截至2019年10月18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货币金融服务(J66)”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 6.91 倍。
浙商银行2004年开业时只有15亿元资本,4亿元不良资产包袱,可谓“白手起家”。弹指一挥间,截至2019年上半年浙商银行总资产已达1.74万亿元。
在股份行阵营中,浙商银行是后来者,即使在浙江本地,杭州银行(8.670,0.04,0.46%)、宁波银行(27.300,0.71,2.67%)等城商行已形成割据之势。浙商银行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取得发展?
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浙商银行在公告中称,由于本次发行价格对应的2018年摊薄后市盈率高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存在未来发行人估值水平向行业平均市盈率回归、股价下跌给新股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根据《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证监会公告〔2014〕4 号文)的要求,发行人和联席主承销商必须在申购前三周内连续发布三次投资风险特别公告。因此申购也同步推后三周。
事实上,银行股推迟首发申购浙商银行并非首例。
根据银行股IPO规定,每股发行价不能低于每股净资产。此前上市的青岛银行(6.270,0.07,1.13%)、紫金银行(6.620,0.14,2.16%)、成都银行(8.580,0.09,1.06%)、无锡银行(5.690,0.16,2.89%)、江苏银行(7.110,0.09,1.28%)以及江阴银行(4.650,0.13,2.88%)均因同样的原因延期发行。均是由于银行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于所属行业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是根据行业平均市盈率来定价,但大部分银行PB是破净的,若银行新股按照监管规定来定价,发行价按要求应该定在静态PB一倍以上,因此市盈率很容易就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浙商银行是浙江省首家、全国第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其前身是中外合资的浙江商业银行,于1993年在宁波注册成立,由中国银行(3.740,0.03,0.81%)(601988)、南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5.750,0.06,1.05%)(601328)浙江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浙江国投”)共同出资4000万美元成立。
受经营范围等多种因素影响,浙江商业银行成立十年来,业务发展不理想,资产规模偏小,不良资产偏高。因此中国银行欲退出,而拥有一家自己的全国性银行,一直是不少地方政府的夙愿,因此浙江省政府欣然接盘。
在原银监会批复同意将浙江商业银行重组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商银行”)之后,由浙江省政府主导,历经两年重组后,浙商银行开业了。
浙商银行的成立体现了监管层一贯的改革逻辑:即通过在政府主导下对民营资本的吸收,改善原有金融机构的账面情况,同时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
尽管浙商银行民营成分浓重,却远非纯粹意义上的“民营银行”。 从治理机构来看,政府主导性较强。一个表现为,浙商银行的高管层几乎全部由浙江省政府亲自点将。
首任董事长由国信控股董事长蔡惠明出任,蔡曾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首任行长龚方乐原为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前任和现任董事长均曾担任过衢州市市长,现任行长徐仁艳曾任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
高速发展背后隐忧
早在2009年浙商银行就开始筹备上市。
经过几轮的增资扩股,现在的浙商银行无实际控制人,浙江省政府金融投资管理平台——浙江金控以14.19%持股名列第一大股东。
浙商银行还有几个“问题股东”,其中安邦系股东旅行者集团所持7.20%股份、精功集团名下2.43%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冻结;经发实业所持0.94%股份,已被司法拍卖或抵债。
2018年浙商银行净利润115亿元,与宁波银行的112亿元相差无几。而同城的另一家杭州市属城商行杭州银行于2016年10月27日在上交所上市,每股发行价14.39元,IPO募集资金37.67亿元。
虽然在A股上落后了,但浙商银行在杭州银行登陆上交所之前半年登陆了港交所。
2016年3月30日,浙商银行港交所挂牌,发售价每股3.96港元,募集115.9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04.58亿元)。按此价格测算,浙商银行此番A股IPO的AH股溢价率为38.26%。
截至目前,浙商银行一共有过三任行长。
首任行长龚方乐掌管浙商银行长达十年,其间,浙商银行从一家规模不到百亿的新设银行,逐步成长为总资产近6000亿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龚方乐提出一体两翼的经营理念,以公司业务为主体,小企业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两翼。彼时,龚方乐认为,浙商银行相比国有大行和其他股份行较难做出优势和特色,所以选择了当时竞争度不高,但未来市场比较大的业务——小企业和投行,同时放弃了信用卡等零售业务。
刘晓春是浙商银行第二任行长。在2014年8月空降至浙商银行任行长之前,在农行系统工作多年。曾任农行香港分行行长和农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在他任内,浙商银行圆满完成了赴港上市和香港分行开业两件大事。
刘晓春提出全资产经营概念,核心是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全过程中,加强与银行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的统筹管理与集约经营。在他任内,浙商银行发展迅猛,但高速发展背后也浮现出一些隐忧,比如踩雷乐视网(1.690,0.00,0.00%)(维权),在宝万之争中惹来不少争议等。
第三任即现任行长徐仁艳于2018年4月上任,在2004年开业之初就加入浙商银行,曾先后担任浙商银行党委委员、董事、副行长。
一位接近浙商银行三任行长的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刘晓春和龚方乐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龚方乐给浙商银行的定位是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业务,但过于限定在中小企业,让企业发展受限。
刘晓春上任后解放了这一限制,提出了全资产经营战略,在很短时间内把规模做上去。但规模到一定程度后,银行还需找准适合自己的定位。
另一位浙商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刘晓春业务全面,更具理论素养,善于放手鼓励员工们去干,会激励人;徐仁艳业务能力也较为全面,更喜欢身体力行,善于钻研业务,浙商银行对公业务近年来做得风生水起的供应链金融就是他主导提出的。
徐仁艳提出了公司业务的“三大平台”:池化融资平台、易企银平台和应收款链平台。
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浙商银行在规模冲上一个新台阶之际,扩张所带来的资本压力也如影随形。对于一家体量不大,又有网点扩张需求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来说,通过各种渠道补充资本金成为当务之急。
2019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浙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8.52%。浙商银行表示,A股发行所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本行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回归A股之外,徐仁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将浙商银行打造成为“浙江省最重要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