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务大核查:44家企业被抽中 已有企业经不住核查主动撤回
而IPO现场检查又开始展现出巨大的威慑力。
6家企业、16家中介机构被罚,44家拟IPO企业现场检查即将启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近期44家企业中已有多家主动撤回了申请材料。
“我们有个项目,创业板净利润差不多5000万,已经把申请材料撤回来了。”7月12日,南方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净利润规模小的,有问题的基本都要撤回来了。”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证监会再次重拳出击,新一轮IPO现场核查正在拉开大幕,IPO堰塞湖清理行动已然开始。
44家抽中企业已出现主动撤材料者
7月12日晚间,证监会披露,按照问题导向和抽查抽签方式,已于近日安排启动44家在审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此前已有券商接到现场检查的通知,而44家被抽中现场检查的企业中有多家已经撤回了申请材料。
“我们有个项目已经撤回来了,创业板净利润在5000万左右。我感觉现在证监会传递的信号就是净利润规模小的、有问题的企业最好都撤回来。”南方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另一位投行人士也告诉记者,公司有项目已撤回申请。
根据证监会数据,截至7月4日,IPO排队待审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501家。其中,主板拟IPO企业数量是186家,中小板是104家,创业板211家。此外,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数量也达到了144家。
“前段时间一些规模小的企业也顺利过会,市场理解为一种积极的信号,所以很多企业都上报了,又形成了新一轮堰塞湖。”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而清理堰塞湖的行动已然开启。
7月12日晚间,证监会表示,近期通过对申请首发企业日常审核及现场检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少计相关成本费用、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充分、内控基础工作存在缺陷、未如实披露关联方资金往来等问题。因此,证监会对存在有关问题的6家申请首发企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这六家企业分别是,泓锦新材料、句容宁武、嘉曼服饰、斯达半导体、上海之江生物、明冠新材料。其中,有4家在正常审核程序内,而句容宁武已终止审查,上海之江生物科技已撤回申请。
这表明,如果“带病上会”,即便主动撤回申请或终止审查,也终难一逃。另一方面,相关中介机构责任难以推脱。
证监会就表示,相关中介机构未发现或未充分关注上述问题,核查工作不审慎,尽职调查工作存在瑕疵,重要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
“根据目前已核实的信息,证监会对存在执业质量问题的8家保荐机构、4家会计师事务所、4家律师事务所根据情节轻重启动相关监管措施程序。对其他企业将根据问题核实情况采取相关措施。”证监会表示。
证监会此次针对6家拟IPO企业、16家中介机构给出了处罚,足以显示出了威力。证监会表示,为进一步缩短审核周期,提高审核效率,后续将根据受理情况及审核进展继续安排抽查抽签及现场检查工作。
“通过现场检查与日常监管联动,进一步促进首发申请企业规范运作,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督促中介机构提高执业水平,营造市场良好生态,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证监会指出。
重点核查财务数据真实性
对于发行分流效应,由于现在申购新股已经不需要进行资金冻结,因此券商普遍认为影响有限。
抽签抽查与现场检查的方式开始于2014年。2014年初,证监会监管部下发了《关于组织对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进行抽查的通知》,开始对申请首次公开发行的企业进行抽查。
2014年,证监会进行了10次拟IPO企业的抽查抽签。当年,IPO待审队伍中出现了一批主动撤退者。随后抽查抽签的频率有所降低,2015年5次,2016年2次,2017年4次,2018年2次。
除随机抽签外,证监会还会对IPO企业进行不定期的现场检查。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现场检查中定向检查企业数量较多。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被定向检查的企业多是前期发现了一些问题。
无论是随机抽签还是现场检查,证监会检查的核心关注点仍是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严防企业“带病闯关”。本次处罚的六家企业均在财务数据上存在问题。
例如,嘉兴四大半导体存在少计财务费用、政府补助收益确认不准确、未充分披露2015年对个别客户放宽信用政策以扩大销售对当期经营业绩的影响等问题。
淄博鲁华泓锦新材料存在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修理费确认不及时、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不恰当、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及应收票据的信息披露与事实不符等问题。
此前,在监管层严格的IPO核查之下,大批企业主动中止审查,IPO堰塞湖逐步清理。在此前两年时间,正常待审企业数量下降了近400家。对于本次IPO现场检查,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证监会再次重拳出击的根本原因在于清理新一轮IPO堰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