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激光拟IPO:净利与经营净现流背离 关注资产减值
光大激光(深圳市光大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前披露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400万股、募资约5.03亿,用于自动化装备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等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申报稿,公司报告期内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呈现出较高的成长性。
但公司业务在较快成长的同时,应收账款规模也逐年走高,经营性现金流处于净流出状态,面临一定的回款压力。
利润增长较快但现金流承压
光大激光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激光应用为基础的自动化设备的生产、销售及服务;产品主要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和消费电子行业。
申报稿显示,近年来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步增长,至2018年归母及扣非净利润分别达到5148.27万及4924.5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约39.3%和50.5%。
然而需注意的是,与净利润的持续增长不同,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持续净流出,三年合计流出金额约8845.97万元,与净利润走势背离。其中,2017年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1371.78%,同时经营性现金净流出规模同比大幅扩大1494.21%,流出规模约是净利润的2倍有余。
申报稿中公司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主要由存货及资产减值准备等项目增减变动引起。财务数据来看,2017年公司账面存货金额大幅增加1.25亿,增幅约74.47%,这在一定程上使公司流动资金承压。
值得一提的是,从存货内容上来看,公司主要存货为发出商品(即已运抵客户现场进行安装调试,尚未最终验收完毕的设备)。而2017年公司存货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系2017年底向成都及天津银隆交付4条模组PACK自动化生产线,以致发出商品规模同比大幅增加。
根据申报稿,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且具有较强的专用性,一旦客户无法如约购买,则可能导致公司存货滞销并影响存货变现,进而对公司整体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申报稿显示2018年8月,公司与成都银隆的设备购销协议终止,合同标的物两条模组PACK生产线做退货处理。这不仅对公司的流动资金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公司还于报告期内对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600万元。
目前上述货物尚未完全退回。此次退货对公司后续业绩及现金流影响如何?另外在公司经营风险提示中,第一及第二条分别是存货跌价风险及在手订单无法推进的风险,换句话说,未来公司是否会再次发生无法如期履行购销合同的情况?还需持续关注。
应收账款攀升较快,周转率下降
根据申报稿,报告期内公司营收持续增长的同时,应收账款及票据金额亦逐年走高,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这可能是导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承压的一个重要因素。
截止2018年末,公司应收票据约7354.39万元,同比增长138%;同时应收账款亦走高,2018年末账面金额约3.14亿,同比增长49.75%,较期初翻了一倍有余。另一方面,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走低,至2018年降至约2.3(约合156天),较2017年下降约0.1(增加约6天),较2016年下降约0.58(增加约31天)。
高企的应收账款除了会造成资金占用,给企业的流动资金带来压力外,也会增加企业的坏账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各年发生的坏账损失金额分别约440.96万、850.76及1939.45万,逐年上升,进而增加了公司净利润的负担。
从应收账款归集来看,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大单位合计金额占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比例较高,2018该比例达到66.02%。根据申报稿,公司表示前五大单位“均为国内知名锂电池生产厂商或设备厂商,具有较高的资信水平和偿债能力,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小”。
不过,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与汽车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2018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增长乏力,新能源汽车虽逆市增长,但在补贴退补等因素的影响下,其未来能否持续高速增长尚需时间检验。
目前,受行业政策及结算方式等因素影响,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设备的销售回款周期相对较长。对公司而言,若主要客户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出现恶化,则“公司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将增加,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将减小”,从而对公司资金周转及利润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竞争力值得关注
根据申报稿,公司所处行业为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同时在介绍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原因时,公司表示自动化设备大多属于非标产品,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生产,因而行业整体利润率相对较高;但不同企业利润水平差别也较为明显,“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企业陷入低价竞争之中,利润水平低,市场风险高;而部分以创新驱动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其产品附加值高,利润空间较大,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也相对较高”。
然而就财务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及净利润虽持续增长,但毛利率水平持续低于同业。
研读公司申报稿,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的差异主要系公司尚处于市场开拓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为提高市场竞争力部分产品销售单价相对较低所致。换句话说,这是否意味着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较同业偏低?
2018年,公司消费电子设备及其他行业设备产品产销率也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约14.64个百分点和56.53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新增产能能否被市场消化?需持续关注。